为深入学习红色文化,助力乡村发展,7月中旬,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赴龙岗社区发扬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深入安徽省天长市铜城镇龙岗社区开展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红色基地讲解、深入产业调研、倾听村民心声等多种形式,为当地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沉浸红色基地,讲好革命故事
龙岗社区拥有深厚的红色底蕴,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八分校(简称“抗大八分校”)旧址是其中的核心印记。实践队员们在抗大八分校旧址化身红色讲解员,为参观者细致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他们带领观众漫步于旧址的各个角落,通过生动的语言再现革命前辈传播真理、培育人才的峥嵘岁月,让那段艰苦卓绝而热血沸腾的历史变得可感可触,使红色基因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深入挖掘历史,活化红色资源
在开展讲解服务的同时,实践队还深入开展红色文化调研。队员们重点寻访社区老党员和抗大八分校历史知情者,认真聆听并记录他们的亲身经历与口述历史,深度挖掘红色故事的细节,努力打捞珍贵的记忆。队员们将采访收集到的一手素材,结合实地拍摄的照片,精心整理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和短视频,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广泛传播,让沉睡的历史记忆焕发新生,有效扩大了龙岗社区红色文化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聚焦特色产业,探寻振兴路径
龙岗社区依托丰富的水资源,芡实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实践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和加工现场,实地考察芡实的种植、采收、加工与销售全流程。他们与种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及普通种植户面对面交流,细致了解芡实产业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经营、从售卖原料到开发芡实粉、芡实糕等深加工产品的转型升级历程,以及产业发展带来的产值提升、就业带动(如包装、物流业发展)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等积极变化。
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探索“红色文化+特色农业”融合路径。他们结合龙岗的红色旅游资源,为芡实产品设计具有红色元素和文化内涵的文创包装,并与村民共同探讨如何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打造特色品牌,让“龙岗芡实”从地方特产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持续释放产业动能。
倾听村民心声,共绘发展蓝图
围绕乡村振兴的核心议题,实践队员们与社区居民展开广泛座谈和深入交流。在探讨龙岗古镇未来规划时,队员们认真倾听并记录村民们关于保留传统风貌、融入红色旅游元素、改善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期待与建议。队员们结合抗大八分校红色资源,分析古镇设立对餐饮、住宿等配套产业的带动潜力,初步构想了“红色研学+古镇游览”的发展模式,为吸引客流、增加持续收益提供思路。
此次龙岗之行,既是一次深刻的红色精神洗礼,也是一次扎根乡村的生动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传承红色基因不仅是讲述历史,更要将其转化为驱动发展的精神力量;推进乡村振兴不仅需要产业的“筋骨”,更需要人才的“血肉”和文化的“灵魂”。实践中,队员们也关注到社区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外流、部分产业本地化根植性不足等现实挑战。队员王淼淼在笔记中写道:“看到老人们的期盼,听到种植户的选择,我们更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和‘产业的本地化’。”
未来,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实践团队将继续深化实践成果,为龙岗社区乃至更广大乡村的红色文化传承与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