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机电学院:铭记峥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

文章作者:周健宝时间:2025-08-02浏览:23

近日,机电学子赴安徽省天长市抗大八分校旧址开展“铭记峥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参观、寻访红色先驱等形式,引领青年学子在触摸历史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军号嘹亮处,初心永激荡。“当第一声军号在晨曦中响起时,我仿佛看见了当年战士们闻令而动的身影。”上午七时三十分,实践团队在抗大八分校纪念广场举行庄严的启动仪式。队员们列队肃立,在军号声中重温入团誓词,嘹亮的军号声穿越时空,将现场师生带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团队成员依次参观了校部旧址、军事教室、学员宿舍等遗迹。斑驳的土墙、简陋的桌椅、泛黄的教材,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边战斗边教学”的艰辛历程。在罗炳辉雕像前,队员们驻足凝视其挺拔的身姿,深切感受到革命军人“功在人民、勋归山河”的赤子情怀。

烽火口述史,精神永传承。实践团队来到曾在抗日战争中挥洒热血的朱承明先辈家中。老人颤巍巍地戴上军功章,用沙哑却坚定的声音,将队员们带回那个生死与共的年代。老人比画着战斗动作,眼角泛起泪光。当谈到牺牲的战友时,他久久凝视着墙上的黑白合影,哽咽道:“他们多数人连张像都没留下,但名字都刻在这里。”队员们围坐成圈,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这些珍贵的口述史。团队的成员说:“这些文字比任何教科书都沉重,先辈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今天的和平。”

青春护家国,使命代代传。活动期间,团队成员化身“红色宣讲员”,在抗大八分校纪念馆开展志愿讲解服务,他们将革命历史转化为鲜活教材,让参观群众深刻领悟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 “这次实践让我真正读懂了青春二字的分量。”团队负责人周健宝在总结会上动情地说。

从抗大八分校的土坯教室到现代化智慧教室,从嘹亮的军号声到大数据时代的号角,变的是时空场景,不变的是精神传承。机电学子以青春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青年语言讲述党史故事,在学思践悟中交出了一份新时代的“青春答卷”。正如朱承明老人所言:“看到你们,就像看到了当年的我们。国家的未来,靠你们这代人接着奋斗!”这声跨越时空的嘱托,正化作新时代青年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


通讯员:张成龙;初审:陈志宏;终审人:胡娜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