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安徽省金寨县大别山革命老区,滁州学院“智绘星光”支教团14名师生,在花石乡开启为期两周的暑期支教活动。
“智绘星光”支教团是滁州学院以人工智能学院学生为主体组建的支教队伍,他们希望用专业知识赋能乡村教育,用“AI”弥补信息鸿沟,照亮乡村孩子成长之路。
12年来,这支由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队伍,转战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陪伴留守儿童度过一个又一个愉快的暑假。
当日上午,支教团开始第一课,支教团成员、滁州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李铭羽教孩子们认识“AI”。第一次接受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孩子们兴趣非常浓厚,围在讲台不肯离开、提问不停。
此次支教主要以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为主,兼具课程辅导、心理辅导、普通话辅导等,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手工制作活动,全面提升山区儿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金寨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滁州学院重视加强支教团建设,注重提升支教队员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支教团进驻前一天,师生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瞻仰了红军广场、走访了大湾村。
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师生们聆听讲解,深入了解金寨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深刻理解“忠诚、奉献”的大别山精神。“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当得知金寨十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为国捐躯,很多都没有留下姓名的时候,师生们热泪盈眶,很多队员禁不住流下眼泪。
烈士纪念碑前,师生们整齐列队,向英烈敬献鲜花并志哀。支教团指导老师金小敏带领党员在红军广场重温入党誓词,用铮铮誓言铭记初心使命。支教队队长、共产党员许雨晴说,当看到这片红色土地的忠诚、牺牲和奉献,才更加深刻懂得我们为什么来这儿,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行动深入到这片红色土地中。
在花石乡大湾村,师生们围坐在一起,聆听陈泽申老人讲述过去的艰苦岁月和如今的幸福生活。陈泽申说:“总书记的关心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你们年轻人更要好好学习,为国家的发展出力。”师生们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的嘱托,用知识和智慧助力乡村振兴。
多年支教实践中,滁州学院“智绘星光”支教团形成了“组织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的育人模式。通过成立临时党支部,强化组织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支教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5年,滁州学院选派2名党员教师指导,邀请专业教师进行培训,选拔队员皆为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支教间隙,支教团还开展调研寻访,传承老区红色基因,熟悉老区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