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榜样(十佳大学生)||郭倩菁:支教育人,为民服务奋发图强

文章作者:时间:2025-06-24浏览:10

郭倩菁,女,中共党员,滁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2022级学前教育专业,现任校学生会主席。2022年至今组织参与社会实践服务活动187次,累计志愿时长约1637.72h。

2022年9月任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志愿者,获安徽省“优秀志愿者”称号;2022年至2024年任滁州市图书馆“书香梦想”社会实践项目志愿者老师;2023年带队前往白云社区、梅铺社区开展敬老养老、反诈防诈宣传、新时代英雄故事汇等系列实践活动,获“优秀志愿者”称号;2023年和2024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中带领蒲公英支教团赴安庆市岳西县毛尖山乡留守儿童中心支教一个月,获“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2023年8月带队参加团中央“七彩假期”和“圆梦工程”社会实践项目,获“优秀志愿者”称号;2023年10月带队参加团中央全国大学生“口腔健康志愿宣讲”社会实践项目,获“优秀志愿者”称号;2023年12月带队前往滁州市固德口腔医院进行社会实践,获“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2024年1月前往芜湖市才玲幼儿园(圣地雅歌园)进行为期半个月的社会实践;2023年6月带队参加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社会实践项目;2024年7月带队参加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入学以来参与国家级实践项目6项,获国家级表彰1次,省市级5次,校级2次,院级32次。

一、身为党员,为民服务

郭倩菁同学于2022年9月递交入党申请书以来,认真完成学习强国理论学习,参加中共滁州学院委员会党校第314期党校培训班并顺利结业。在2023年9月,郭倩菁同学担任教育科学学院(后更名)青年志愿者支队队长,作为青年志愿者一员,她始终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组织各类各项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在校内,联合校青总、滁州学院创客协会、信息学院计科学生党支部等其他学院、社团一起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共计164次,在社会,联合滁州市图书馆、古道社区、白云社区和梅铺社区党支部一起开展社会实践项目,共计72次。例如梅铺社区的“新时代英雄故事汇”、古道社区“知行学堂”、滁州市图书馆的“书香梦想”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滁图小创客”等。

除此之外,她情系社会,在2023年和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中到安庆市岳西县毛尖山留守儿童中心分别支教一个月。身为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带领团队参与团中央暑期“七彩假期”社会实践项目,以弘扬中华文化让假期缤彩纷呈;参与团中央“圆梦工程”社会实践项目,以推广普通话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参与全国“大学生口腔健康宣讲”项目,以普及滁州市居民的口腔健康知识加强社会健康认知;参与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社会实践项目,以党建宣讲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坚定理想信念;参加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以推普助力农村发展,农业繁荣,农民富裕。

自2022年以来团队事迹被各大媒体报道约70余次,获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TOP100;个人在中青网发表文章2篇,获团中央“七彩假期”优秀志愿者、“圆梦工程”优秀志愿者、“大学生口腔健康宣讲”优秀志愿者、“两弹一星”优秀志愿者,获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优秀志愿者”,获安庆市岳西县“优秀青年志愿者”,被聘为滁州市图书馆优秀志愿者老师,获滁州学院“优秀青年志愿者”标兵,获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优秀志愿者”表彰32次,累计个人志愿时长达1637.72小时。


二、学无止境,奋发图强

郭倩菁同学,勤学苦练,不耻下问,在校期间获校级二等奖学金2次。她热爱班级、学校,热心为集体服务,担任班级心理委员、院青协队长、院易班副站长、北校国旗护卫队副队长、创客协会副会长,现任校学生主席。在学校各项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获滁州学院“军训先进个人”、“道德风尚奖”、“优秀学生干部”、“先进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她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专业比赛和学科竞赛,先后荣获第六届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优秀剧目;第十届“挑战杯”安徽省红色专项省二等奖;第十一届“挑战杯·华安证券”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第十七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安徽赛区铜奖;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高教主赛道银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安徽省二等奖;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安徽省第三届“大学生讲思政课”皖北片区赛二等奖等奖项。



三、支教育人,践行使命

2023年暑期郭倩菁在岳西县毛尖山乡积美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三下乡社会实践蒲公英支教团的工作,这让她真正的走进了社会,走进了民众基层。她说:“我要用在大学里学到的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为毛尖山乡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2023年7月4日下午5时许,她和团队成员来到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他们住进留守儿童家中,与孩子们同吃同住,共同学习,陪伴孩子们度过充实又有意义的假期。她带领团队以丰富留守儿童暑期生活、滋养留守儿童心灵为目标,依托一对一学业辅导、心灵陪伴、素质拓展等活动,帮助孩子们开拓眼界、培养兴趣,健康成长。

“初次见面她们站在家门口热烈的向我招手,当我和她们做完自我介绍,姐妹俩大大方方的带我参观了她们家,并充满好奇的询问我大学是什么样子。我思索着拿出带给她们的礼物——学校的笔记本和明信片,指着上面的建筑和她们述说着我的大学。”这是她在支教日记里所写下的话语,“夜晚,看着大别山乡的星空,零零散散的但比城市的星星要闪亮,看着屋前的花丛中若隐若现的萤火虫,以及仲夏夜永不停歇的蝉鸣,我深切意识到这一切都不是梦,我将在这里陪伴着孩子们,带她们领略外面的大千世界。”

作为支教团的副队长,郭倩菁同学带领团队成员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除了每周一次的集体教学活动之外,他们还去研学,每位支教成员都秉持着五育融合的理念,致力于让乡村的孩子们全面发展,下面是她根据教学计划所组织的一些志愿活动:

文化传承,她将传统文化知识普及与非遗手工、知识宣讲、素质拓展、实践活动等相结合,采用“主题+”的形式,通过传统文化与建党精神、工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展开时空对话。

德育养成,她在支教对象家中开展“争做小小烹饪员,立德树人展新风”等一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她和孩子们一起帮忙分担家务,一起拼搭乐高,包饺子包包子等。

智育提升,每日课业辅导,她总以学习课本知识为主,帮助孩子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拓展课外阅读。因为她所支教的家里姐姐的英语成绩十分不理想,她还专门制定了一对一的英语提升计划,她说:“我能陪伴她们的时间很短暂,我希望当我离开后我教给她们的学习方法以及养成的好习惯能一直保持下去。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024年时隔一年当她跟随老师再次来到留守儿童服务中心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支教时,她感到周围的事物是如此的亲切,去年支教的情境仿佛就在眼前,这里什么都没变。但作为学姐的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除了支教的任务,身为预备党员的她肩负起了临时党支部的各项活动,带领团队开展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宣讲、全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党日活动、专题党课等。

今年的她更加熟悉支教团的各项工作安排和留守儿童中心的各种情况了,根据所学的师范专业知识制订了支教计划,有条不紊的带领大家更加高效的完成了支教任务。在期间,她结合自身所学和团队成员专业特色和所长,带领大家面向山区儿童开展暑期教育、劳动体验、电脑程序体验、非遗体验等活动,旨在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认识世界,激发内驱力,调动其学习兴趣。

今年支教结束后,她笑着和孩子们约定明年还会来到大别山乡,就算以后毕业了,也会常回去看看。对她来说能够参与到这些留守儿童的童年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她深感作为师范生自己的责任与使命,要用爱与奉献守护着留守儿童心中的童话,要坚持不懈为爱护航,这些孩子们就像蒲公英的种子有朝一日终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通讯员:;初审:;终审人:胡娜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