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为了进一步学习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思考在当代如何传承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2020年7月25日至2020年8月5日,教科学子在安徽部分乡村地区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实践活动开始前,项目负责人陶玉凤就开展活动的有关问题,对队员进行了详细讲解,并进行了相关培训,对各队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建立了实践的计划流程和安排。小组成员在经过几天的资料查询后,集中进行讨论,各抒己见,为做好团队调查出谋划策。实践开始前,团队成员对出行装备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做好充分的预案准备。
此次调研活动的对象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文南词”。7月25日,小分队为期五天的调研活动正式开始。
在向大家介绍了“文南词”的基础内容之后,小分队在当地负责人的帮助下,将提前制作好的有关“文南词”的视频向大家进行播放,让大家对“文南词”进行更加深刻的了解。在观看的过程中,大家都深深地沉浸在了视频里面,认真地去了解、学习相关的内容。
在认真学习了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小分队成员与负责人进行协商,细致的探讨,举办“文南词”展演的各项内容。在经过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后,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南词”展演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给此次的实践活动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此次宣讲实践活动极大地为团队成员们锻炼了实践能力,培养了成员们的吃苦耐劳精神,并为成员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不仅使团队成员对安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更增强了成员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培养了团队成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为走入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活动后期,团队成员们利用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积极宣传此次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讲述参与此次活动收获的心得和体会,并积极整理相关调研资料,为后期的成果梳理作出准备。
在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们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它并不应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活着的“生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教育性,具有无比重要的社会价值。(通讯员:聂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