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与传承徽州民歌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月14日至7月16日,滁州学院音乐学院赴黄山市徽州民歌之非遗调研实践小分队来到了黄山市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调研实践活动。
调研期间,调研小分队采访了国家级徽州民歌传承人操明花老师。通过访谈,小分队了解到徽州民歌是徽州地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有号子、山歌、民俗、童谣等,是古徽州人在辛勤劳作之余,用民歌装点生活的。然而,因为民歌中的方言问题对这项古老艺术的传承造成了阻碍,而且徽州地区山路崎岖,对外传播不易,不少古老的徽州民歌曲目已经濒临失传。
在采访中,操老师还热情教授“滚声哈哈腔”,它是徽州民歌演唱中最古老的徽韵特色声腔,风格独特,历史久远,耐人寻味。随后操老师又向我们传习了《小石桥》《十绣鞋》《磨米磨麦》等民歌。老师认为,徽州民歌是最美最原生态的民歌,徽州人民代代口口相传,朗朗上口,曲调优美,最富徽韵。在操老师心里一直有一个想法:把家乡的民歌发扬光大,唱得更远,一代代传习下去。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队员们意识到要正视徽州民歌在徽州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明确认识徽州民歌已经走向衰亡的趋势,保护和传承徽州民歌迫在眉睫。保护和传承徽州民歌不仅仅是地方政府的责任,每一位市民都有义务去推动徽州民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