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南京的民俗民风,近日,美术学院赴南京市博物馆及对南京民俗博物馆实践小分队深入南京博物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和中山陵等地开展调研活动。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是南京老城文化的见证和缩影,调研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很多传统技法的艺人都是一个人耕耘着自己的艺术,如葫芦画、绒花,微雕,空竹,绳结等。大家拜访了博物馆内的根雕艺人,在交谈中了解到,根雕艺术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一次根雕创作的耗时长,除了一些大型的根雕作品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用木头做的花纹精美的模具以及木梳等等。
在南京博物院,团队成员用心去细细地观赏每一件展品,还采访了馆内的工作人员,通过交流得知,2008年2月7日起,南京博物院在全国博物馆中率先实施全面免费开放。馆内提供咨询、引导、寄存、语音导览、定时讲解、等全方位贴心服务。观众既可以欣赏精品展览,也可以参加文化活动,更能够享受休闲服务,真正达到汲取知识、愉悦心情、陶冶情操的目的。南京博物院也是众多学校、驻宁部队的素质教育基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所有服务或活动均注重对博物馆及藏品的宣传以及公众文物保护意识的提升,让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在互动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团队成员还登上南京的城墙,城墙见证了古都的辉煌,经历了炮火的洗礼,留下了数百年的历史印记,也诉说着这个城市的发展变化。在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中山陵,团队成员调研了解到从碑亭到祭堂,共有石阶339级,寓意国民党参众二院议员为339人每人作为一个台阶,将中山先生的精神发扬光大;从中山陵陵墓大门至墓室共计392级台阶,寓意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
团队成员表示,此行最大的收获便是多了一些对历史的认识,历史的理解,历史的感悟,对我们国家五千年璀璨文化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