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信息学院赴潜山县贫困地区实践小分队不畏酷暑,深入潜山县,开展基于生态扶贫理念的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活动。
实践小队的第一站来到了槎水镇皂河村,皂河村因四面环山,曾无法与外界充分搭建经济的桥梁,导致当地村民普遍贫困。但是随着近些年来政府政策的扶持和企业的支持力度的加大,皂河村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崛起之路。在安徽农业大学王以农教授的亲身指导下,当地村民依靠四面环山且即将有一条高速公路通过此处的特殊地理优势,在山下种上了大片的以金丝黄菊为主的菊花并饲养了很多供人观赏的孔雀池鱼,山上则是种植核桃和兴建休闲会所,至今已开发200余亩,仍有800余亩待开发用地。办菊花节,发展农家乐,农家乐的兴建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加上私企对田地的承包补助,如今已能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实践队员又来到了槎水镇槎水村,了解到该村发展相对于皂河村还有一定的差距,经调查发现槎水村大多种植水稻,但槎水村多田少水,夏季易干旱,不宜种植水稻,鉴于该村地形实践小队则向当地村民和政府建议多品种种植茶叶,仿照皂河村模式发展农家乐带动村民走向小康。
第二站实践小分队来到了源潭镇,经实地探究发现源潭镇各村均以建设各具特色的生态园带动旅游经济发展为主,从而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生态旅游线路,为此实践队员们来到了发展较好的查冲生态园,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查冲生态园中除种植一些观赏类花草树木外还有酒店供人食宿,也饲养了孔雀池鱼和不间断的音乐助人修身养性,仅查冲生态园就占地1000余亩,源潭镇所有的生态园产业占地加起来的面积之大可想而知,足见生态园为源潭镇的经济发展和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最后一站实践队员们登上天柱山顶,十分完善的旅游条件以及天柱山各类奇石异树的存在造就了天柱山镇人民越来越富裕的小康生活,天柱山镇政府也充分发扬了生态扶贫理念,依靠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乃至整个潜山县的发展创造了优势,同时也为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带去了福音。
通过本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对贫困地区的旅游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实证研究,使得大家对地方建设渠道和方式有所了解,充分认识到村镇旅游经济的发展与合理利用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政企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对实践队员们来说,本次实践活动,提高了队员们与人沟通和实践能力,同时深入了基层,感知社会发展,开拓眼界,亲身感触到了人民群众的喜与悲,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