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由滁州学院信息学院的刘琪,蒋帅,陶健伟,沈微,许欣,刘晶晶六名同学组成的赴贵州水族的马尾绣宣传实践小分队,经过一天多的车程,来到了贵州三都,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领略马尾绣的奇妙。
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一项古老而又独特的民族手工技艺,是现存的最古老而又最具生命力的原始艺术。因其制作材料独特、制作方法独树一帜,被认为誉为“刺绣中的活化石”,制作好的马尾绣精彩绝伦,凹凸有致,宛若一幅彩色浮雕。
团队成员来到当地的人民政府,通过相关工作人员,联系到了三都县文化馆的负责人。团队成员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了贵州三都的凤之羽文化传播公司,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马尾绣的起源与现状以及文化馆的建立。水族马尾绣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这一古老的原始艺术的保护带来了更好的机遇。遗憾的是,由于社会变革等方面的原因,马尾绣工艺传承出现严重断层,对水族马尾绣这一特殊的工艺门类应当进行抢救、保护。
7月12日,负责人向团队成员讲解了马尾绣的产生历史,制作工艺及发展历程,并向团队成员展示了马尾绣的制作过程和马尾绣的成品,让团队成员对马尾绣有了更深的了解。水族马尾绣工艺有自己的制作技艺与方法,首先根据马尾的粗细,选取数量不等的马尾做芯,大约为3至4根马尾,丝线紧紧地缠在马尾上后,一手握马尾,一手轻捻缠好的马尾线,用手工将白色丝线紧密地缠绕在马尾上,使之成为类似低音琴弦的预制绣花线。其次,将这种白丝马尾芯的绣线盘绣于传统刺绣或剪纸纹样的轮廓上。然后,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用各种丝线将固定好的图案空隙填满。
7月13日,基于前几日团队成员对马尾绣的了解,团队成员决定去简单地学习马尾绣的绣法,更近地感受马尾绣的奇妙与魅力。团队成员仔细听着绣娘的讲解,看着她的手法,一步一步地学,大家感觉离马尾绣越来越近,似乎感觉到了它的生命的存在。
这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在当地负责人和小分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不仅锻炼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终审人:tuan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