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滁州学院“四个结合”拓宽实践育人平台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文章作者:音坤发布时间:2011-08-15浏览次数:450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滁州学院结合较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这一实际情况,努力拓展新形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拓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渠道,通过深入开展服务社会、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发明等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提高了青年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经过几年的实践,滁州学院在开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中积极探索和建立了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与科技文化创新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管理教育机制,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增才干、做贡献,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滁州学院充分认识到,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能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升旗仪式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每学期,滁州学院都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同时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建国六十周年、建校六十周年、建党九十周年等重要节庆日为契机,在实践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走进共建部队开展“军营一日”活动

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时聆听老党员讲党的历史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

根据应用型人才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培养的大学生更加注重面向基层、一线,具有较强的职业性,与高职高专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相比又具有一定的学术基础和发展后劲这一特点,学校根据各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社会实践活动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积极拓展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滁州学院大学生跨校参加暑期小学期制实践教学

一是加强实践教学、专业实习,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根据应用型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从针对性和实用性角度出发,加强了以教学实践和专业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暑期实践教学小学期制等形式,开展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活动,以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大学生利用专业特长检测滁州市纯净水安全

大学生利用专业特长为滁州市撇洪沟做测绘

深入田间了解滁菊的生长情况

大学生利用暑期在徐州全球通精密钢管厂见习

二是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一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学校已与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签订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60余个,较好地满足了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

“团中央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授牌仪式

与南谯区汪郢村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与滁州市统计局共建实习基地揭牌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科技文化创新相结合

长期以来,滁州学院结合自身科技文化建设实际,通过大力开展大学生文化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育,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水平。

滁州学院花鼓艺术团赴兄弟院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

科技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丰富多彩

“金点子”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

一是通过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形式,引导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学校以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制为龙头,以大学生科研立项和“挑战杯”学科竞赛为辅翼,通过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形式,开展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创业计划竞赛、社会调查报告竞赛、创造发明竞赛、计算机类竞赛等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使同学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竞赛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学校获省“挑战杯”竞赛优秀组织奖

学校获全省首届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

二是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和申报科研项目,成绩突出。学校出台了《滁州学院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奖励办法》,鼓励和扶持有实力的大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建模比赛、“挑战杯”竞赛、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省级以上学术科技类竞赛,扩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参与面,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为参加各类竞赛的学生聘请专业指导教师并提供经费支持,为我院学生取得出色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自2008年首批大学生科研项目获批以来,学校共拿出15万元,用于资助各立项项目199项,目前各项目已产生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等课题成果90余篇,其中已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杂志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与此同时,学校遴选出优秀的科研成果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目前,学校在营造创新教育环境上正在形成一条以大学生科研立项和“挑战杯”等科技创新活动为抓手的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之路。

大学生在省“挑战杯”竞赛中获佳绩

信息学院学生李鹏龙发明的清凉环保凉席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

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是新时期大学教育功能的集中体现。学校利用大学生寒暑假及课余时间,通过暑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开展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

大学生开展服务“三农”实践活动

一是全面深入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自升本以来,每年暑期学校都确定一个实践主题,多年来共组建了近千支社会实践团队,数万人次大学生奔赴全省各地和省外部分地区投身实践服务,广泛开展政策宣讲、科技支农、文艺演出、文化帮扶、卫生服务等实践活动,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唱响社会主义颂、改革开放颂,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赞誉。多年来,共有11支实践团队、22名师生受国家、省级表彰,98支实践团队、580余名师生受校级表彰。学校连续五年获全国表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教育报》、《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新华网等媒体网站对活动进行了两百余次的报道,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

学校深入琅琊街道社区调研志愿服务工作

二是广泛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滁州学院坚持以“立足校园,面向社会”为原则,倡导“帮助他人、完善自我、服务地方、弘扬新风”的服务理念,广泛开展了“周六奉献日”、义务劳动、美化校园、社区服务等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发挥自身文化优势,深入滁城社区,关心基层和居民文化生活。学校引导青年志愿者组织,长期在滁州市各街道办事处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结合专业特长,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方面专业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了社区功能的完善,并在社区形成了如“爱心家教”、“诗教工程”、“爱心学堂”、“敬老助残”项目等一批优势明显的志愿服务项目。大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认识社会,了解基层,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化了奉献精神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

大学生挂职社区主任助理服务群众

大学生在社区为居民开展免费健康体检活动

大学生在社区宣讲传统文化

滁州学院始终坚持多科性、区域性、应用型的发展目标定位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培养的毕业生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社会声誉。学校多项工作受到表彰,先后13次被中宣部等单位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近两年来,学校还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第六、八、九届“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安徽省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2010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2011年召开的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程推进会上,滁州学院均应邀作大会发言,交流典型经验。

目前,学校将继续把拓宽社会实践教育平台和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完善和丰富“四个结合”管理机制的内涵,为学校较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

终审人:琅琊风